返回列表

我國小麥種植以冬小麥為主,一般以長城為界,以北大體為春小麥,以南則為冬小麥。播種面積在3.6億畝左右,平均產量水平500公斤/畝。隨著小麥產量的不斷增長,科學施肥對于小麥的生產與成熟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。
一、小麥需肥規律
小麥一生中,前期需氮量大,中期需鉀多,而后期需磷多,但磷肥不可晚施,前期吸收的磷可轉移到籽粒,而后期只在根部。硼肥是一種微量元素,在小麥孕穗揚花期,可以促進小花發育、增加結實率和千粒重。
氮的吸收有兩個高峰:出苗到拔節40%,分蘗到越冬10-12%;拔節到揚花30-40%。
磷的吸收有兩個高峰:分蘗期30%,磷對小麥分蘗至關重要,所以小麥苗期需高磷;孕穗到成熟期40%。
鉀的吸收有兩個高峰:分蘗期30%;拔節到孕穗、開花期60%,到開花時吸收達量大。
二、各時期施肥方案(以高產田為例)
苗期:充足的底肥,保證小麥苗期生長對養分的需要,促進早生根,早分蘗,有利于培育壯苗,并為春后生長打下基礎。
穗期:拔節到開花是小麥一生吸收養分多的時期,需要較多的氮、鉀營養,促進壯稈抗倒伏,鞏固穗數,提高成穗率,為小麥灌漿創造良好條件。
花粒期:穗揚花以后應保持良好的氮、磷營養,以防脫肥早衰,促進光合產物的轉化和運移,促進麥粒灌漿、飽滿,增加粒重。
三、關鍵管理技術
選用適宜優良的小麥品種;
認真搞好種子處理;
適期適量播種;
足墑播種,田間持水量70-80%;
適宜播種深度3-5 cm。
除草技術
麥草秋治;
注意降溫或降雨;
注意除草劑抗性;
不可重復噴霧;
不可隨意加大藥量等。
一噴三防:噴殺蟲劑、殺菌劑、植物生長調節劑、葉面肥等,防病蟲害、防干熱風、防倒伏等。
在小麥抽穗期,防麥蚜、吸漿蟲;白粉病、銹病。
齊穗揚花期,防小麥赤霉病、麥蚜。